美国移民职业高低与其薪水值成正比,朋友在东部一小学当教师。每年的八月下旬,教师们就开始返校,为新一学年作准备工作:参加各种教学培训、布置教室,以迎接新生。
隔了一个暑假,教师们再次相见,按照美国的习俗,彼此拥抱,相互问候:“这个夏天过得可好?”“都干了些什么?”好不热闹。一些教师兴高采烈地说:旅游、去海滩、带孩子去游泳,或在家尽情地休息。听起来,很典型的美国式渡假生活。也有一部份教师说继续做工:在夏令营教课、或去商店做售货员。有位教师说,整个夏天都很忙,一直在卖冰棒。看着她大大方方、面带愉悦的感情,让人不免感到有些惊讶!
让人心里不觉啧啧称奇,美国人好像没有那么强烈的对职业高低的态度划分,就像学校教师们似乎大家都在享受自己的夏季活动,无论是悠闲渡假的,还是打工赚钱的,做什么,就讲什么,毫无顾忌,也不会去彼此攀比。
或许真是因为美国这种各得其所、对什么职业都是以平常心去对待的社会风尚,学校和家长并不将上名校当做是孩子的唯一出路,而是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鼓励其多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也是多方面衡量的,不只凭分数。
所以,分数不是孩子的命根,考试非教师的法宝,这里的小学生没有太大的压力,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更能发挥自如。孩子长大成人后,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职业,没有太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各行各业,缺一不可,移民组成了你我他的这个大千世界。工作分工的不同,形成了每个人的岗位不同,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干好不干好之分。不少有成就的人士,不也是从平凡的职业起步?其实看人的贵贱、工作高低,不是人为的么?如果不将人定的观念看得过重,做一行,干好一行,我们不是会过的更充实、更安居乐业吗?
记得在国内上学时,一个同学的母亲是大街上卖冰棒的,从同学到其他家长都另眼看他,这位同学也时时担心别人为此瞧不起他。后来到了美国后,也听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这样类似的笑话:许多刚从大陆出来的人在餐馆或衣厂里打工,有些人很不情愿让大陆的亲朋好友知道实情,有一个在餐馆打工的就告诉中国的朋友:“我在美国是做社会工作的,整天与人打交道。”
最近参加了一个晚宴,美国移民签证席间一位美国公司的主管向在座的人介绍坐在一旁的儿子:“他在加油站做临时工。”从那位CEO父亲讲话的语气和在场宾客的反应中,让人感到他孩子做这份临时工是很自然的,没什么不好说的,甚至他还隐隐透着为孩子能涉足社会、开始自食其力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