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6 13:45:32阅读:24
上海交通大学留学预科(https://www.liuxue114.com/jiaotong/)报道:文理学院与综合性大学区别,首先从规模上说,大学相对来说规模大了一点,文理学院规模要小一点。另外,文理学院研究生的项目相对较少,但这个不是绝对的,有部分文理学院也会开一些硕士等等方面的学位,只是很少。
从专业上说,大学开设的专业更全,设有硕士和博士项目等等,但也不是绝对的。如说我们说商科多牛啊,但它的本科里并不开商科,这是表面上我们看到的一些差异。(当然许多文理学院也不开设商科工程这种应用为导向的学科,还是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说Lafayette College就是文理学院中工程很牛的学校。)
如果说美国的本科分成文理学院和大学,同时也可以分成大学校和小学校两种。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校一般全部都是私立学校,这里包含了文理学院和大学。剩下的一些大学校,这里也包含了部分的私立学校和基本上接近于100%的公立大学,我觉得这两类之间的差异性可能会大一些。
这里面差异性大更多在于教学领域里面。
差异一:小学校以小班为主,大学校基础课以大班为主
第一点,小学校里面的班级一般是以小班为主,而大学校的基础课更多是大班为主,其是头两年的时候,更像国内传统的大学形式,一个阶梯教室有50-60,上百人的教室,这种课的占比比较高一些。小学校里面授课的形式,可能是小教室里7-8个人,10个人左右围一圈老师坐中间,不是那种我们想象的传统上课的形式,当然小课的评分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
差异二:班级评分标准不一样
那么评分的标准不一样是什么概念?
大学校和小学校里面由于授课形式不同,大学校更多以考试为主,而小学校里面评分更多是教授自己做评分系统,通常是比较独特的标准。
比如有一些学校以课堂讨论为主的,举个例子:这节课给你留下作业回去读一本书,然后另外一节课就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说你的观点是A,是基于什么,B,C、D观点怎么怎么样,为什么你不认同B、C、D,你是怎么做出A的判断。当你提出观点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同学说A观点不对我是基于EFG做出的推断是C观点。然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你会说,C我之前考虑过,但是有XXX,XXX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还是认为我的A观点是对的。
这个时候老师不会说A观点的人是对的或者是其他观点的人对的,他会更多关注你在面对你同学质疑的过程当中,是否有理有据把你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本身人文社科很多领域里就没有一个标准或者固定的答案。所以老师更多看的是你能不能有理有据符合逻辑把你的观点阐述清楚,然后做一个记录,给你一个评分。
差异三:授课形式不一样
小学校里面授课的方式比较多样性,比如说我们的一个学生他学了一门母婴关系学,他头几个月的时间都是在产房度过,他做的事儿就是记录那些新出生的宝宝,放在新妈妈旁边,新妈妈看宝宝表情的变化。最后一个半月时间查阅资料做出来一个论文出来,当然结束时候那个小孩给他妈妈打电话哭了两个多小时,就是他从来没有意识到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差异四:专业选择时间方式不一样
另外一点差异可能涉及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观念,美国大学里面的专业是进了学校可以随便选的。
小学校专业选择:
在正常小学校里面是可以随便选的,因为进去是预设专业,完全是散养的,比如说我今天学的是工程,明天不想学了,我学经济学也可以。因为头两年的教育是通识教育,真正定专业的时候是在大二结束或者是大三开始的时候。但是我们说这只是在部分的小学校里面,比如说基本上90%以上的文理学院还有特别小的规模的大学,比如Harvard ,Yale, Rice这样的大学。有部分的学校会分一些学院,但是分的没有那么细,比如说像哥大,分两个学院。
那么大学校又是什么情况呢?
大学校学生非常多,文理学院4届的学生可能是900-3000人,哈佛也就3千人,别的也多不到哪里,一届学生只有几百,完全这样散养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大学校里面完全不是这个概念,大学校可能一届学生接近万人,如果是散养学校就乱了。大学校是基于学院去管理学和招收学生的,比如说工程学院,商学院,文科及理科学院或者是其他的学院。不同的学校分的方法会不一样,分法也会有一些差异性。(这些大的学校里面,并不是全都是公立学校,比如说康奈尔也是私立学校(半私立半公立),以及南加州这样的私立学校,也是以学院为单位招生的。)这个时候我们学生进到这个学院里面,可以自由的选择这个学院里的任意专业。比如说我去了工程学院今天我想学CS,OK没有问题,明天我想学ECE没有问题,后天换ME可不可以?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你跨学院选,一般会有限制,比如说在学校里面的GPA等。你从普通学院到比较强势的学院,我们举个例子,UIUC,如果从文科及理科学院转到工程学院的话,正常来说需要你有3.5左右的GPA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的GPA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可不可能?也有可能,比如说拿了3.1或者是3.2,我觉得可能性会低一点,但是比如说达到3.4,3.5可能性就非常高,因为今年我有一个同学就是这样,他学物理转到ECE那边的,是3.4转过去的。
选择大学校还是小学校?
各有各的优势。小学校听起来比较有好的地方:班比较小,老师对学生比较关注,关注度比较高一点,同时可能授课更多样性更个性化一点。但这对于语言和个人能力有要求的,对于你个人独立学习能力的要求是非常强的。比如我有一个学生去文理学院,发生了一个特别崩溃的事情,在他入学之后的2-3个月的时间之内,我们是要给他写作业的。这个事情说起来我是非常崩溃的,第一他刚刚开始交作业的时候,老师觉得他写的太差,他完全没有自信了,不敢写。还有一些文科或者是社会科学的课程,他看不懂老师留的作业是什么,那些词单个都认识,拼一块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因为没有文化背景那些东西。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承受的压力非常大,也导致了他第一年的GPA非常惨,只有二点几。
相比之下,大学校在学生刚进入学校的时候,适应的过程比小学校适应起来轻松容易一点。毕竟授课的方式和教学的方式和我们国内的大学方式比较相象的,更多的是以直接授课为主,尤其是基础课的阶段。但是这个差异性仅限于头两年,因为大学校头两年的基础课不一定就是单一专业的基础课,有可能是其他的专业,比如说学ECE和学CS的同学坐同一个教室上课。随着专业开展了以后,明确了专业之后渐渐地分流,到大三大四开那种难度大一点的专业课的时候,一个是难度增大了,另外一个他的班也在渐渐变小。
所以这个差异性主要集中在头两年,大学校里面更容易适应一点,你更容易拿到好的GPA,能影响到你未来的升学,对于美国的同学讲,无论是大学校还是小学校,他们拿GPA的难度不是特别大,对于我们来讲,你的文化背景因素,个人之前的学习习惯都会导致这种直接表面的差异。(比如小班授课方式下的课堂讨论授课,很多学生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