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留学预科( http://www.liuxue114.com/duiwai/ )报道
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面试8.4家企业可获得一份工作;2014年“毕业生”就业现状:4成多毕业生存在“毁约”情况
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14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显示,尽管2014毕业生比2013年多出28万人,但超过一半的名校毕业生希望起薪达到每月6000-8000元,比起上年高了近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雇主的招聘成本也在不断提升,2014年招聘人均成本达到3204元,所以超过4成的毕业生存在“毁约”的情况,让HR叫苦不迭。
商业品牌成毕业生的首选关注点
“史上更难就业年”即将悄然度过。《2014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毕业生在选择自己雇主时有23%的学生表示最看重的是“良好的商业品牌”,此项成为学校首要的关注因素。另外依次关注的有“有助于个人发展的管理团队”和“鼓励创新、尊重个性的文化”。而针对薪酬毕业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其中211和985重点院校中52%的毕业生要求起薪在6000-8000元之间;38.8%的学生理想起薪在2000-4000元之间,另有将近一成的学生理想起薪在10000元以上。面对学生越来越大的胃口,企业却不能满足。从2012年开始,校园招聘成本逐渐上升,涨幅均超过7%,而企业花在重点院校学生身上的钱则更多,高出平均21.1%。
平均面试8.4家可获一份工作
《2014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2014年大学毕业生中七成人优先考虑就业,但是211和 985学校的毕业生明确一毕业就工作的比例仅38%。互联网行业对毕业生的吸引最大,快速消费品和房地产行业名列二三。
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参加8.4家雇主的面试获得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其中211和985院校的毕业生为7.8家。不过,在求职的过程中,46%的受访学生称有毁约经历,名校学生的毁约比例更高。毁约的理由包括薪酬、路程、工作环境和不喜欢面试官等各种,更有不少学生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与此同时也有27%的毕业生称有企业毁约现象。
雇主招聘岗位与毕业生期望难一致
就业问题总是被归结为“匹配”问题,学生想要的和企业需要的并不一致。《2014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校园招聘的雇主招聘最多的职能前三分别是销售、客户服务、金融投资等。而在专业选择上,企业职位需求量最大的专业集中在财务/金融,管理贸易,通信电子,计算机科学/网络,机电/自动化。在理工科类大学,招聘职位多来自计算机软件、工程建设和汽车零配件行业,在偏文科的综合大学,雇主也多来自快速消费品、金融/投资和互联网行业。从数据上看,理工科的学生就业率更高。
那些年“实习生”的就业现状有专业实习经历者就业满意度高
很多高校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
但不少大学生都是“托关系”开个实习证明,一些人即使找到单位实习也被“放养”,学不到任何实质的东西。殊不知,对实习的轻视可能影响到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
有专业相关的实习毕业生近五成
麦可思调查发现,在参与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八成毕业生有实习经历。
其中,“只有专业相关的实习”的毕业生群体所占比重最大,本科为48%,高职高专为 46%。但值得注意的是,有23%的本科生和17%的高职高专生没有任何实习经历。
有专业相关实习经历有助于“就好业”
麦可思调查显示,有专业相关实习经历的群体在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上均具有较大优势,并且“只有专业相关的实习”群体在这些方面体现出的优势更为明显。具体来看,本科生中“只有专业相关的实习”群体其就业现状满意度(61%)、职业期待吻合度(51%)、工作与专业相关度(80%)分别比“无实习”经历本科生高9个、11个、13个百分点。高职高专生中“只有专业相关的实习”群体其就业现状满意度(57%)、职业期待吻合度(45%)、工作与专业相关度(76%)分别比“无实习”经历高职高专生高8个、6个、16个百分点。
工科专业有专业相关实习比例较低
从不同学科门类/专业大类毕业生有专业相关实习的比例来看,医学(91%)、教育学( 87%)学科门类毕业生有专业相关实习的比例较高。高职高专生中,医药卫生大类(92%)、旅游大类(81%)、农林牧渔大类(81%)、法律大类(80%)专业毕业生有专业相关实习的比例较高。在这里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一些特别需要动手实践能力的专业,如本科生中工学门类(56%)、高职高专中的交通运输大类(55%)和制造大类(53%)毕业生中有专业相关实习的比例较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需为这些学科门类/专业大类的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实习平台,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
那些毕业三年的大学生就业现状
离开“北上广”的创业比例高于留守者
尽管“北上广”的吸引力难以抗拒,但巨大的生活压力让一些人并未把其当作长久的发展之地。而离开一线城市的毕业生,创业比例明显居高。
超过六成离开“北上广”毕业生回家乡就业
据日前发布的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2010届毕业三年后离开“北上广”的大学毕业生中,超过六成选择回到家乡所在省份就业,本科和高职高专生的该比例分别为65%、71%。并且,有38%的本科生和59%的高职高专生选择“在家乡且在原大学所在省就业”。
毕业生对家乡和原大学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环境更为熟悉,在这里相对拥有更多人脉资源,且多担负着照顾父母的责任,这些因素可能是离开“北上广”的大学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回家乡就业的原因。
毕业三年后,离开北上广
学生薪酬不如“留守者”
很多大学毕业生被“北上广”的高收入和更宽广的发展平台吸引,如果离开这里,他们的薪资会受到影响吗?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2010届毕业三年后离开“北上广”的本科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为6420元,比毕业半年后(3358元)增长了3062元。而一直留在“北上广”的本科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为7882元,比毕业半年后(3756元)增长了4126元。2010届毕业三年后离开“北上广”的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为5415元,比毕业半年后(2693元)增长了2722元。而一直留在“北上广”的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为5848元,比毕业半年后(2890元)增长了2958元。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无论是本科生还是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离开“北上广”的群体在就业“钱景”上都不及一直坚守“北上广”的毕业生,且这一现象在本科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不过尽管一直留在“北上广”就业的毕业生收入涨幅更大,但这里的物价水平更高,其实际购买力可能并没有明显优势。
离开“北上广”后毕业生创业比例更高
2010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离开“北上广”并自主创业的比例高于一直留在“北上广”群体的该比例。具体来看,2010届本科生三年后离开“北上广”并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高于一直留在“北上广”群体(2%)3个百分点。高职高专生的这一差距更为明显,离开“北上广”并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3%,比一直留在“北上广”群体的该比例(5%)高8个百分点。也许由于“北上广”工作的经历有助于大学毕业生开阔视野,从而产生自主创业想法,但颇高的创业成本使更多的毕业生在离开“北上广”后才真正开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