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0 15:11:08阅读:234
1914年筹建,1919年正式成立。原名华西大学博物馆。1952年改名为四川大学历史博物馆,1984年改为现名。现藏文物4万余件,以西南少数民族文物、民俗文物、四川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唐代佛教石刻、历代名纸、四川陶瓷、明清书画及工艺美术文物最具特色。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中国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开始筹建,由美国学者戴谦和(D.S.Dye)教授出任馆长。到20世纪40年代,华大博物馆就已经发展为一座规模较大,海内知名的博物馆,享有“西南最完善之博物馆”的美誉。此后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四川大学博物馆作为全国高等院校中最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在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四川大学博物馆
九十多年来,四川大学博物馆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藏品。现有文物4万多件,包含石刻、书画、陶瓷、青铜器、古钱币、古印、刺绣、漆器、拓片等几十个门类,其中尤以书画、陶瓷、美术雕刻以及民族文物、民俗文物等方面的收藏最有特色,称誉国内文博界。
2005年5月,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落成。新馆坐落在蓉城风景秀丽的锦江河畔,与望江公园毗邻,总建筑面积达13000余平方米,整体轮廓舒展宏伟,与四川大学百年老校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成为古城成都的又一座标志性建筑。
博物馆展厅分4层,目前常设考古学陈列馆、石刻艺术陈列馆、民俗学陈列馆、民族学陈列馆、书画艺术厅、古代瓷器厅、古代服饰艺术厅等七个基本展馆,常年向社会观众开放。
石刻艺术陈列馆
建馆以来,先后已接待数十万计的海内外客人来馆参观,受到专家学者很高的评价。其中如郭沫若先生早在五十年代参观本馆时,就为本馆题辞称:“川大博物馆收藏颇为丰富,闻系积四十年之力而得此,殊非易易!望善于加以保管并加以有系统的研究,对中国文化史将有适当之贡献。”1995年7月,杨振宁博士来本馆参观时,也给本馆以高度评价,他在题辞中写道:“我十分高兴参观贵馆,你们收藏了许多精品,陈列方法也非常先进。世界大学博物馆中排名应在前十名之内。希望能捐到巨款,更充实收藏。”加拿大驻华大使葛汉先生参观结束后深有感慨地说:“贵馆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应该为有这样的博物馆而感到自豪!我回到北京后,要让所有来成都的大使馆官员都来这里参观。”
中国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博物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为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由美国学者戴谦和(DenielsheetsDye)始筹建于1914
博物馆新馆
年,是中国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博物馆。它最早把西方近代博物馆的理论和模式介绍给西南的学术界,首开西南文博界的文物收藏、研究、陈列诸方面的先河。历经几十年风雨沧桑,今天的四川大学博物馆,已成为国内大学博物馆中首屈一指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在海内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华西科学考古的“洋先锋”
有人曾说:西人之来华者,多嗜中国艺术。美国人丹尼尔·大安,来华后取名戴谦和,当地人很少叫得出他的英文名,而“戴洋人”却人人皆知。戴谦和少年时,即爱慕中国,立志愿为中国服务。1906年来到四川,耳濡目染之下,很快学会了汉话,并能很自如地运用成都土语。
四川大学博物馆
四川文物繁多,古墓、石阙、摩崖及寺庙内的古代塑像和壁画所在皆是,且世所罕见。古朴的民俗、优美的山川,以及众多的民族,令外国教员的兴趣多种多样。葛维汉(D,C.Graham)教授深入边区,足迹遍及苗、
博物馆展品(19张)羌、藏、彝等民族聚居地,先后进行了14次夏日探险,广泛采购民族文物,并系统整理,使它们成为民族学的资料和标本。戴谦和教授则潜心于寻访巴蜀古迹,发掘遗址、古墓。在他的努力下,华西考古学渐放异彩。
对西人的这些活动,民间素有怀疑,纷纷质问:“为什么华大的洋人戴谦和,在暑期内,不在避暑山庄里安安逸逸地避暑,偏要跑到打箭炉、巴塘、里塘、大凉山一带边地去,测量地形、考查矿产、收集古物呢?”“为什么华大的洋人葛维汉把旅行考察的事情,都拿回他们本国去报告呢?”归结起来,认为洋人是在刺探国情,实施阴谋。按中国政府的《采掘古物规则》 、《古物保存法》 ,华西大学为一私立大学,采掘古物也不在许可之列。确有一些洋人采用卑劣手段盗窃、摧毁文化遗产。但葛维汉、戴谦和等人的研究活动,客观上开辟了西南考古学、西南民族学,并积累了有价值的成果。
“三星堆”古蜀文明的发现
“三星堆”的发现,始于月亮湾农民的偶然挖掘。1929年春,燕氏祖孙三人在自家“风水宝地”挖出400余件古物。后来,燕家人对前来发掘的葛维汉教授讲,因当时坑挖得太深,父子俩都得了一场大病,几乎死亡,幸好及时住手,不然燕家定会爆发一场更为厉害的瘟疫。大致是出于“折财免灾”的原因,燕家将“意外之财”除自留部分外,大多向亲邻朋友广为分送。
成都著名的金石鉴赏家龚熙台也从燕家购得玉器4件,大为赞赏,称“价值连城”。龚熙台此说一出,立时在成都古董商中引起噪动,人们纷纷奔赴广汉找燕家购买玉器……古董市场被“广汉玉器”搅得沸沸扬扬。有些古董商为了赚钱,甚至制造赝品出售,致使“广汉玉器”鱼龙混杂,令人真假莫辨。
1931年6月,戴谦和、葛维汉等人先后赶赴广汉,在当地驻军陶宗伯旅长的协助下,对月亮湾遗址进行了考察、摄影,经县长罗雨苍及省政府教育厅同意,拟进行科学发掘。此时,因为大批古董商云集广汉,使得当地百姓群起发掘玉石器。罗县长得报后,当即下令保护月亮湾遗址,不准自行乱挖乱掘。1934年3月初,罗雨苍以县政府的名义邀请葛维汉率华西大学博物馆科学发掘队前来发掘遗址。当时社会治安十分混乱,时有土匪夜间抢劫“肥猪”(富豪)事件发生。为了防备土匪干扰发掘工作,罗县长派出80名士兵日夜保护发掘工作队和发掘现场。不过,发掘工作终因“邻近匪风甚炽”,只进行了10天便告结束,共获得各种玉、石、陶器600多件。领导发掘者除葛维汉外,还有华西大学博物馆馆员林名均。事毕,当葛维汉、林名均将它们全部移送县政府过目时,罗县长慷慨地说,这些器物很有科学价值,把它们送给华西大学古物博物馆。
1934年,葛维汉整理出历史上第一份有关广汉古蜀文明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 《汉州发掘简报》 ,他写道:“在四川古墓中发现的器物,大约为公元前1000年的时期,其先见卓识,令人惊讶与感叹!”当时的中国学者、外国学者、中国普通老百姓、中国地方官员、地方军队将领,抱着对中华文明强烈的自信心和热烈向往之情,自觉地担负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义务,由此揭开了以后半个多世纪的三星堆考古序幕。
四川大学古物博物馆的雏形
葛维汉、戴谦和率先在中国西部建立第一个博物馆,是华西博物考古的奠基人。1914年戴谦和在华大筹办博物部,1932年博物馆正式成立,有标本6000件,葛维汉被任命为馆长(任期1932~1941年)。戴谦和是一位具有创造力的梦想家,葛维汉则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收藏家,两个训练有素的人,配成黄金搭档,共同开发这座博物馆。大量的古物,经系统分类,向公众开放,每年前来参观者不少于6000人。
1941年郑德坤主持馆务,又聘请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冯汉骥教授、华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闻宥教授等共商馆务。郑德坤,人称“四川考古学之父”,这位哈佛大学的考古学博士,把博物馆建成了一个教育中心和收藏中心,他对馆藏资料进行了科学的分类,用图片的形式举办展览,介绍四川丰富多彩的文化,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以至当时援华助战美军等。人们络绎不绝前来参观,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一道特别的风景。
被誉为成都的“重要名胜地之一”
博物馆也因之名声大盛,被誉为成都当时的“重要名胜地之一”。经数代中西学术人的收录,到1951年华大古博物馆陈列的标本3万余件,所收罗古物文物至1950年达3万余件,分为古物美术品、边民文物、西藏标本三大类。古物上起史前石器,下迄明清金石书画,应有尽有。边民文物,包括羌、彝以及摩西、摆夷、开钦等民族器物、文物。西藏标本尤为丰富,曾有外国报纸誉之“世界各博物馆之冠”。
从1914年戴谦和筹办博物馆,历经数十年风雨沧桑,由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演变为四川大学历史博物馆,以至今日的四川大学人文数字博物馆。它现已成为国内大学博物馆中首屈一指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四万余件,丰富的馆藏因“综合性强、精品荟萃、地方特色浓郁、异彩纷呈”等特色而享誉海内外。
上一篇: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概况
下一篇:四川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