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7 09:49:18阅读:147
外交学院留学预科(https://www.liuxue114.com/cfau/)报道:刘同学目前在加拿大多伦多某私立中学读11年级(大概相当于国内高中二年级)。“季女士从内心里不希望女儿去留学,但孩子强烈要求,做父母的还需要尊重她的选择。”季女士说起“留守父母”的选择,表示自己并不是十分情愿。自2014年9月起,孩子远赴加拿大留学读高中,目前她还不适应与孩子分离的生活,经常“心里空落落”的。的确,低龄留学,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是一种考验。
自理能力是道坎儿
季女士原计划让女儿在国内读完高中后再出国念大学,因为“女儿是独生子女,完全没有住校和独立生活的经验,经过国内高中3年寄宿生活再出去更好。”
但孩子读高一时,“有朋友建议既然要送出去,不如早一点出去,语言环境会更好,花费也差不多。”更为关键的是,孩子主动提出愿意出去。
于是,季女士在孩子高一差不多结束时就开始联系国外的学校,最后将目标锁定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所私立学校,虽然贵,但管理更严格。刘同学在广州读完高一,就到多伦多升读11年级。
女儿刚到多伦多时,觉得哪里都新鲜,但一两个星期后,各种不适应就出来了,每次和父母视频都哭。季女士说,出去的前3个月对父母和孩子都是最难熬的时候,“经常是她在那边哭,我在这里哭。心理调整太难了,像生了一场大病。”
“从小,她所有的事情都由大人包办,生活的自理能力比较弱,这方面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季女士说,女儿未满18岁,住在学校安排的寄宿家庭,但房间内务搞得不好,时常被主人“委婉批评”。季女士还明显感觉到女儿视频时流露出的孤独感,这让她十分心痛。“毕竟一个女孩子那么小就离开父母,什么都要靠自己,我一直担心她的生活怎么样,感情有什么问题,学习能跟上吗,真是操不完的心……”
不过,季女士也看到了女儿的成长,看到她慢慢地融入当地生活,哭的时候越来越少。女儿渐渐喜欢上学校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如果觉得有什么不好,就是爸妈没有陪着她。”
“我周围有些朋友坚决反对孩子出国留学,觉得孩子将来不回国的话,相当于失去了一个孩子。说实话,我也不愿意孩子离开我们,但最后还是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季女士到现在也没有给孩子设置留学规划,将来回不回国也由孩子选择,“我们告诉孩子的是,路是自己选的,要对自己负责。
不是为了逃避高考
舒先生夫妇的女儿琳琳正在国内读高一,接下来也准备赴美留学。一年约35万元开销,从高二到本科毕业,6年总计超过200万元。夫妻俩都是工薪阶层,200多万元的开销,对他们来说不是小数目。“就当投资吧,别人投资房子,我投资孩子的未来。”
提起让孩子留学的动因,舒先生的考虑是,“在国外读了高中,再考当地大学,也许比在国内申请更容易些。”他也强调,“我们不是让孩子逃避高考,都说高考苦,难道出国不苦么?语言不通、吃不惯,一开始没朋友,要想考个好大学,一样要拼死拼活——但她的视野会变得不一样。”夫妻俩一再强调,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女儿创造更多的机会。
在舒先生夫妇看来,女儿性格独立开朗,还是挺适合留学的。但另一方面,她也很黏妈妈。都已经上高中了,妈妈出差十几天,还是会因为不舍得而掉眼泪。为此,舒太太已经决定,到时会陪着女儿一起飞到美国,帮她在寄宿家庭安顿好再回国。
下定决心还要做好准备
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与2012年相比,2015年的调查显示,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从17%上升到了27%。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计划出国读高中或是预科及语言学校。
“青春期其实是孩子最脆弱的时候,就好比动物蜕皮、蜕壳,最容易受伤。在这个阶段留学,孩子如果无法适应语言和文化差异,突然面临那么大的挑战,搞不好会导致一生的阴影。”对于低龄留学现象,外交学院预科班专家表示。
另外不少家长送孩子留学有“跟风”心理,外交学院预科班认为一些家长存在认知错误。“有些家长认为从小将孩子送出去就是最好的教育,但是对于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其实家长也没有谱。”外交学院预科班专家说,家长有个普遍的误区,觉得国外中小学更宽松,孩子学得好又能玩得开心。但事实上,国外的精英教育并不比在中国轻松。
外交学院预科班专家提醒,小留学生父母应该注意情感陪伴,例如多出国探访,平时要多利用通讯工具与孩子交流,让他在接受西方价值观的同时不至于丢弃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做到兼容并蓄。
外交学院预科班专家建议,孩子应该在留学办理过程中更多地参与,家长应该更多地倾听孩子的意见。留学前,孩子最好至少参加一次海外夏令营活动。“留学过程中,3个月适应期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夏令营等活动也有3天左右适应转折点。”外交学院预科班说,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学生的独立性、适应性和沟通能力。如果不太适应,建议等到孩子更成熟些,甚至可以等到高中、本科毕业再留学。
上一篇:澳洲留学读研条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