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3 11:41:58阅读:101
11月25日,“媒介融合背景下韬奋精神与出版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国内首份图书出版满意度调查报告同期发布。论坛由我校新闻传播学院联手光明日报社、韬奋基金会共同举办,旨在纪念邹韬奋先生诞辰120周年,共话新闻出版人才培养,展望新形势下出版产业的改革发展。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我校党委副书记李晓兵,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等出席论坛,近百名学界业界人士到会。光明日报副总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伟主持论坛。
李晓兵副书记在致辞中指出,邹韬奋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生的崇高风范,教育引导青年学子自觉学习和实践韬奋精神,把老一辈新闻出版工作者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他强调,弘扬韬奋精神,树立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是根本,夯实综合能力是基础,培育新媒体思维是关键。高校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国际化、外向型新闻出版人才,让他们真正成为新闻出版行业新生态的缔造者,成长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出版工作者。希望学界与业界携手努力,为促进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聂震宁理事长对韬奋精神做了深刻阐释,他指出韬奋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为大众、爱祖国、敢斗争、善经营、懂管理、真敬业”。邹韬奋先生“永远立于大众立场”“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理念,是今天出版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继承弘扬韬奋精神,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论坛上,新闻传播学院发布了《网民看出版:图书出版满意度调查报告(2015)》。《报告》基于大数据研究发现,近六成的网民认为出版工作是“文化的职业”或“神圣的职业”;近八成的网民认为选择图书最主要的元素是“内容”,这意味着提高网民的阅读满意度首先必须确保图书内容的质量,奉行“内容至上”原则。调查显示,生活实用类、文学类、休闲时尚旅行类和历史类图书最受网民青睐,网民主要读书目的是“个人扩大知识面”和“消遣娱乐”。与此同时,“内容空洞”和“价格高”是造成网民对当前图书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报告》还表明传统的纸质书籍仍是网民最偏爱的阅读载体,51.9%的网民选择“纸质书”作为自身最喜欢阅读的图书载体形式,其后排名依次是“手机阅读”、“电脑屏幕阅读”和“Kindle阅读器”。
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弘扬韬奋精神,以创新驱动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新闻出版人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路英勇,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编辑》杂志主编龙杰,华文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黄晓新,《中国出版》杂志主编朱音,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出版管理处处长冯献省,京师图灵数媒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梁志国等出席了论坛。
我校是全国最早建立编辑出版专业的六所高校之一,自1993年设立该专业并招生以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学养宽厚、业务精湛的编辑出版人才。新闻传播学院坚持“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在占领新闻学尖端领域的同时,固化升级编辑出版学的优势特色,努力为国家与社会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新闻出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