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研究生日常工作有哪些?

2015-01-05 09:47:31阅读:127

北大未名留学班 https://www.liuxue114.com/beida/)快讯:

 

对于很多新入学的研究生,将要做的事情恐怕和他们以往做过的事情很不一样。有时候真的很难说你应该去学些什么。没错,你是要去完成你的毕业论文,但要怎么开始呢?你的时间应该怎么分配呢?
  大体来看,研究生院的环境都是个比较自由的。研究生每学期的课程不会超过九个学分。尤其研二以后。对大部分研究生来说,研三开学,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所有的课程,并通过了资格的考试。而这一年,却会非常辛苦,会承受很大压力。除非你是属于极少部分,已经找到课题的幸运儿,那么这一年你得确定研究课题。就算你找到了课题,并且预期两三年能完成,而这个课题也可能没有什么好的前景。
  接下来的几个小节,谈一谈搞研究的日常事物,如何评价别人的工作,并给与反馈,如何完成论文,并争取资金的支持。
  每日安排
  做一个好的科研人员,绝不仅仅是“突然有个好点子,并付诸行动”。大多数研究员花大部分的时间阅读文献,和同事交流讨论想法,撰写修订文章,睁眼空想,当然,也会有些绝妙的点子,并付诸实践。
  接下来的内容就讨论如何在一个大的科研团队里工作,这对作个成功的研究者非常重要。这部分内容包括掌控自己目前的研究,总结做过的事情,保持热情,和如何智慧的分配时间。
  应该把你的研究活动和主意都记录下来,做一个思想汇总。写下自己的推测,有趣的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随时冒出来的想法,可以参考的文献,读过文章的笔记,要写的文章的提纲,引用来的有趣的段子。定期读一读这些东西。你会发现貌似东一个西一个的想法,会凝结一起,形成某种联系。常常会演变成研究项目,甚至成为论文题目。当我看到我完成的论文和我曾经的思想汇总是那么的类似,看到这些小的想法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成最终的论文,我深感震惊。
  你得读大量的文献才能熟悉你的研究领域,之后就可以开始读近期发布的文献。你会发现你几乎得花超过一半的时间读文献,尤其是一开始的时候。这很正常。即使被这些“应该读”的文献压的直不起身也很正常。但是你要记住,读完所有与之有关的文献是不可能的事情。应该选择性的阅读。当你开始想熟悉一个领域的时候,问一问你的导师,或者你的学长,在这个领域,什么期刊,什么会议记录最有用,要个研讨会的列表,或者“经典必读”文献的列表。比如,对AI的研究者来说,(作者是搞计算机的,AI表示人工智能)一个不错的开始(虽然有点过时)就是阅读Agre关于基本AI的综述。类似的综述应该在其他领域也存在,多问问人吧。先读这些经典文献,然后读近几年发表的文献。
  读一篇文献之前,先确定它值得一读。扫一下标题,看一下摘要,如果你这时候对它还没完全失去兴趣,那就读读前言和结论。(当然,如果你的导师告诉你这是个重要的文献,那就直接跳过这几步,从正文读起吧!)在抠每个细节之前,先把握整体框架,感觉一下这篇文章的重点(亮点)在哪里。如果这时候还觉得确实值得一读,倒回去,细细的读吧。边读边记笔记是个不错的习惯。即使你一辈子也不会看你记的那些笔记,但至少能帮你集中精力,迫使你总结你读的文字,(增强理解。)如果你要重温关于这篇文章的记忆,看笔记总比看整篇文章容易得多,也效率得多。
  在阅读和评价文献时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1. 确保文中的想法确切实际。(而不是仅仅理论上正确,或者仅仅做了几个简单的测试)
  2. 别管那些(恶心的)专业词汇(那些作者生掰硬造出来的词):他们看上去深奥,但实际上意思肤浅。(只需要想一想)在这些专业词汇的背后,是否有确凿的证据和有趣的想法。
  3. 要想真正理解一篇文章,你得知道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针对什么问题,寻求答案时做了何种选择,结论背后存在何种假设,这种假设是否现实,如果没能让方法无效(字面意思如此,我确实没有理解这句),他们是否可以被剔除,这项研究的未来方向是什么,哪些确实已经达到了,理论解释或者实际实验是否可信,这种算法扩展的潜力大小等等。
  管理好你读过的文献,建立参考文献集,以备日后查找。建立一个在线的参考文献集(BibTex是很流行的格式,但不管是啥能用就成)。我发现给bib添加一些属性非常有用,诸如关键字,借阅的地点(比如从哪个图书馆,哪个朋友),对非常感兴趣的文章做的小结。这个参考文献集在日后你写论文的时候将会非常有用。甚至将来可以提供给其他研究生使用。(最终的最终,是对给你指导的学生的财富。)(哈哈哈,终于当上导师了。)(这段如果看不懂,请查询BibTex的作用用法等。如果有时间,我希望能写一篇简短的介绍,和入门的用法,供大家参考。)
  保持斗志
 
 有时,尤其是在研究生“中期”,似乎觉得很难保持积极向上的斗志。这时,许多研究生都缺乏安全感,倍感焦虑甚至觉得科研无趣。首先,要知道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感觉。试着找个人聊聊,其他研究生,你的导师,或者校外的朋友。之后,试着找出原因,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走出困境。想要集中精力保持斗志,制定“每日必做”之类的时间表非常有益,这能帮助你更好的管理时间。比如,定期与导师讨论问题,定期参加学术研讨会,甚至定期参加课余活动,运动,音乐都能帮助你形成规律的日常活动。
  Chapman列举了一些列“雷打不动的事”能让你为自己的没有进展感到内疚和不值。很多人告诉自己,一定要选一个不错的课题,一定要在“N”年内完成,或者每天一定要工作4,8还是12小时,对于大多数人,这些都不起作用。面对自己真正能完成什么要切合实际,完成了某些任务,要努力多给自己一些正反馈,而不是因为没有完成什么而给自己负反馈。
  设置每日,每周,每月目标是个不错的主意,要是能跟大伙儿一起做就更好了,和其他学生定期聚在一起,回顾一下大伙儿的进展。找些科研伙伴,如果有人回应你的想法,给你一些反馈,搞科研就会容易许多啦。
  当时间变得难以管理时,把这个项目分成许多更小的项目常常是个不错的办法。在投身于博士论文之前完成硕士研究生的项目常常是个不错的注意(有些学校甚至规定如此)。硕士学习能给你更多的机会了解这一邻域,做个更小的研究项目,建立与导师和同学的良好的工作关系。
  “分散敌军,逐一击退”的战略在平日工作也同样有效。集中精力写上一章,一节,甚至拟个草稿,也要比试图完成一整篇论文要合适。把系统分成小份,每次只实现一个模块,要比实现一个大系统要更合理。确认每项任务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日程规划。如果你心存疑虑,别让它们阻止你完成这件事,每天做一点。记住,你所完成的每个小任务,都让你离终点更近。
  建立自己的人脉
 
 在研究生院你需要学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脉。想在科学界混得开,就要参加科学会议,会见著名学者,并且得让别人知道你。怎么建立人脉是需要学习的,别期望一下就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然而,想要成为学术界的一员,这项技能非学不可。
  参加学术会议,仅仅往角落里一站,是肯定不行的。除非你特别外向,不然还是要做些特意的准备的。讲演自己的论文是个不错的方法,因为大家常常会讨论你的讲演。如果你某个人的讲演内容很有兴趣,主动介绍自己,问问相关的问题,谈谈自己与之相关的工作,这也是不错的方法。
  你应该一有机会就谈论自己的研究兴趣。(但得保证给别人说话的时间,别一味的讲。)按照长度不同,把工作简介分成几个版本,分别包含哪些细节。牢记在心。这样,一旦别人问及这一不可回避的问题“你做什么研究呢?”,你能回答的清楚并有学者风范。如果有人对你的工作感兴趣,好好跟他聊聊!给他发封email,谈谈新的想法,或者咨询一些问题;给他们发份自己论文的草稿;向他们要他们的论文草稿,并给予评价。(如果你这么做了,他们肯定会记得你!)。参加学术会议时,带着印有email的名片,能让别人更容易回忆起你。
  保持住email建立的关系,参加学术会议,如果还能遇见,一定要聊一聊。如果你这么做,你会发现你最初的朋友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朋友。你的人脉将几何增长。
  很多时候,这些联系会给你带来合作的机会。把握住这些机会:你会遇到更多的人,遇到新的研究方法,进入自己研究领域的细分领域。担负着合作者赋予的责任感,会令你斗志倍增,不断进取。
  另一些学术活动也能建立人脉:自愿加入某项目的专家组,把自己的简历发给综述的作者,给其他大学做报告,写学术会议记录或小组讨论记录并发给那些你见过的和你想见的人,在一个大型的学术会议里组织关于自己研究领域的小组讨论。帮助初年级研究生和本科生是一项不错的长期投资。(除了他们能够得到帮助,还能让你自己觉得有价值,有名气。)
  找一位良师益友非常有帮助。尤其当你觉得你在这个机构里很孤立的时候,能找到其他机构的同僚给你一些意见,给你论文草稿一些反馈,给你的研究方向一些建议,将弥足珍贵。

 

 

预约看校
  • 姓 名:
  • 男孩女孩
  • 手机号码:
  • 微信号:
  • 学历:
  • 意向国家: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