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9 15:00:28阅读:97
中国海洋大学留学预科(https://www.liuxue114.com/auac/)快讯:有关美国校园,几年前舆论谈论一大话题是“亚裔化”,而如今讨论的焦点已然变成“中国化”。据美国国际教育学会数据,中国赴美留学生在过去8年连续以两位数百分比增长,至2015年超过30万,占到美国高校国际学生总人数近三分之一。
如此“强悍”比例,中国留学生大军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群体,他们深刻影响着美国高校校园经济、人文氛围甚至教学模式。面对这些变化,美国有人欢喜有人忧。那么,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呢?当大学城变成“中国城”时,他们是受益者吗?
【政府和学校:“快到碗里来”】
“2012年,我才来这儿读书时,新生见面会上大概有两百多人。而现在我们迎新活动的规模已达四、五百人,这两年还遇到了租不到合适场地问题,我们只好在教室里加椅子。”
谈到近年来中国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艾奥瓦州立大学大四学生孙凤泽如是说。除此之外,校园里越来越“流行”中国话、个别教授增设中文课程纲目、大学城汽车保险公司发放中文传单……中国留学生有“占领”美国大学校园之势。
面对这股留学生大潮,美国有人欢喜有人吐槽。喜笑颜开者中首先是州政府和公立高校,这是因为州政府对本州公立大学给予财政支持,而扩招留学生让州立大学富了起来,这不但支撑起了州立大学扩建,还给州政府省下一大笔开支。
以俄勒冈州立大学为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面临州财政预算削减,俄勒冈州立大学10年前决定招收更多的国际学生来增加收入。这一政策执行后,州政府过去5年内平均为每位在校大学生的拨款下降了45%。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为更高效地招收国际学生,俄勒冈州立大学2009年联合英国英托(INTO)公司办起了预科班。为此,该校斥资5200万美元修建了极其现代化的校舍,校内配有环保排水系统和太阳能板电池,还配套了售卖亚洲有机食品的商店。
预科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2008年至2015年,俄勒冈州立大学国际学生人数从988增长到3300。同期,财政收入的增加让该校有能力新聘为数众多的终身教授,学生人数也从1.9万人增加到2.9万人,这其中有国际学生,但更多的是美国学生。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事例说明,就算花钱开预科班、扩建宿舍楼,美国公立学校扩招国际学生仍然是赚钱的买卖。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曾报道,美国的教育是“生意”,而中国留学生是“大客户”,2013/2014学年,中国留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268亿美元。
再看看中国学生如何做贡献吧!据孙凤泽介绍,在美国,自费留学生需要缴纳比州内生源高两到三倍的学费,在她就读的艾奥瓦州立大学,根据专业热门程度不同,本州生源每年学费为3000至4000美元,而留学生每年学费高达1.2万至1.4万美元。
相比美国学生,国际学生不但学费贵,而且享受奖学金的比例也小。据孙凤泽观察,她周围60%的美国同学享受着全额或半额奖学金;而在中国留学生中,本科生几乎清一色全是自费,研究生一般靠给导师打工挣点学费,能拿到全奖的一般都是博士生。
【大学教师:教学目标受拖累】
中国留学生大军受到美国州政府和校方欢迎,但却遭到了大学教师们的吐槽。据不少美国大学教师反映,大量的中国留学生难以融入班级,也跟不上课程进度,这些中国留学生并不适合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以至于教师不得不调整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迎合他们。
在纽约大学教授中国历史的丽贝卡·卡尔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留学生是她授课的一大“负担”,她不得不为他们能听懂讲课而作出改变。在她看来,很多中国学生水平完全不够格。“他们几乎不懂如何理性分析一段文章是什么意思,要达到理性思考或写作的基本要求十分困难。”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罗杰·格拉哈姆教授也有同感。他说,在该校的会计学研究生中,中国留学生人数已超过美国学生。“我还应坚持原先的教学目标吗?还是做些调整来迎合中国学生的水平呢”?
据曾在艾奥瓦州求学的俞少尘观察,一些美国大学在扩招后,虽然同时也增聘了教师,但师生比例仍有下降,新聘的老师往往被分配给大一、大二学生上课,总的来说授课质量会受一定影响。
孙凤泽告诉新华国际客户端,一些美国教师对中国学生的印象并不是太好,原因还在于一些人将国内恶习带到了美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作弊和代为考勤签到,“在美国这类行为会被记过,累积一定次数会被学校开除,污点记录还可能伴随学生很长一段时间”。
但她认为,大多数的美国教师还是对国际学生很热情和耐心的。“一些国际学生多的大课老师鼓励我们课后提问,他们理解我们在语言上存在的障碍,愿意与我们沟通。”
此外,有舆论认为,鉴于中国留学生在班级里的比例,美国教师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是合乎情理的。至少从中国留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花了大价钱来美国“买”教育,某种程度上,得到“量身订做”的教育也是情理之中的。
【择校新趋势:逃离州立大学】
大批中国留学生涌入美国校园,大学城变成了中国城,这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冲击。面对这一趋势,中国留学生自己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中国人本来就爱‘抱团’,人多了,不少人更觉得可以一块吃好、穿好、玩好、喝好了,”俞少尘说。“而对于那些想走出中国人圈子、更好地了解美国社会的学生,他们最初的动力客观上也会被这股潮流给冲淡。”
一名姓范的留学生告诉《华尔街日报》,2013年到美国以来,他只交了两个美国朋友,一个是前室友,另一个是通过网络认识的当地酒吧员工。“来美国之前,我想着交很多美国朋友,不过到了这里以后才发现,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确是个问题。”
美国教育无国界组织创立人、美国艾奥瓦州华人协会执行主席燕晓哲告诉新华国际客户端,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大学拿了中国学生的钱搞人文环境建设,越来越有钱的学校扩大了对弱势国家留学生的招收名额。反观中国留学生,在多元化环境中仍然沿袭着“故步自封”的习惯,学习上不善于课堂讨论和小组作业,业余时间不喜欢加入学生社团,也不擅长找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来丰富自己的简历。
孙凤泽感到,她周围的中国留学生大都过着“课堂上课、图书馆自习、宿舍里跟其他中国人打游戏”的生活。“大家好像都认为只要读好书、考好试就行了。这很可惜,因为拿到美国文凭后,你对美国来说只会是个过客。”
早在2007年,俞少尘决定来美留学时,经再三考虑选择了规模较小的私立学校德雷克大学,其原因之一就是不希望扎到州立大学的中国人堆里。“我很喜欢小规模的学校,虽然德雷克也在扩招,但始终有一种‘小而精’的办学理念在传承。”
据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目前在州立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中也有人在考虑转校,他们表示不想在跨越了半个地球后仍然感觉是在国内上学。逃离大城市和知名公立大学,这似乎成了留美中国学生择校的一个新趋势。
不过,孙凤泽认为,中国学生爱扎推的习惯实际上与人多人少没有绝对关系,就算只有几个人他们也可能形成封闭的小圈子。这种不主动解决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不积极同其他群体交流互动的习性对个人发展很不利。她认为,中国留学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交际,“哪怕只是参加系里面的专业俱乐部也好”。
俞少尘对此深表认同。他建议,中国留学生应该抓住各种机会了解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与美国学生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多交流,打开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经历,同时建立起个人友谊和关系网络。无论今后选择回国还是在留在美国,做到这些对于个人发展都是有益的。
上一篇:关于英国留学需具备的九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