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谈“中国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2015-12-20 11:29:27阅读:149

   12月4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中心组(扩大)举行第40次专题学习,邀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做“中国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浅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题报告。学校党政领导于志刚、张静、李巍然、闫菊、李华军、王剑敏、卢光志、陈锐出席报告会。

  我国一些高校的优势学科学术竞争力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李志民主任首先运用美国科技信息所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提供的大数据,分别从科研生产力、影响力、创新力和发展力等分析指标,对于中国大学进入ESI(2014)前1%学科情况,ESI2014年度中国大学被引论文情况、国外大学学术影响力情况、中国大学的综合国际影响力和学科国际影响力等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

  李志民主任表示,中国大学一些基础性传统学科继续保持优势;一些高校的优势学科学术竞争力较强,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我国高校的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具有较高的优势。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几点思考

  李志民主任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要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大国迈向强国地位相称的世界级大学。其主要任务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借鉴国际上高等教育发展经验,适度超前布局;要按照国家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创新机制、突出改革、注重质量、加快建设。

  李志民主任谈到,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更多地体现为举世公认的水平、地位和卓越成就,对世界范围的才子有巨大的吸引力。它不仅要有世界一流的办学实力,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出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还需要拥有在若干领域对科学和技术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教授,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

  互联网对学术和评价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李志民主任说,科技评价已经发生了演变,科技评价应尽快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委托无利益相关的第三方评价。他结合着学术评价中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学术载体、机构和学者H指数等数据指出,网络发表论文正逐步成为学术交流的主渠道,以网络为载体的开放存取网站正在挑战传统期刊。

  李志民主任总结说,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传统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它也必将改变传统学术期刊和学术交流生态。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冲击是中国学术期刊赶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的机会;互联网可解决纸质期刊发表周期过长的问题,还能规避论文发表过程中的不正之风,有效保护作者知识产权;通过统计论文被在线阅读的时间、点击次数、下载次数等,可以成为论文价值最有力的评价指标,利用互联网发展出新的学术评价机制将是大势所趋;应尽快建立或合作建立网络发布论文的共建共享平台,让作者自助并自主发布论文,最后形成世界最大的专业论文库。

  现代大学要有大楼和大师

  李志民主任在报告中指出,科研人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敏锐的灵感和想象力,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无畏而诚实的表达能力等四方面的能力。他还提出,大学教师不能把教学和科研截然分开,而是要实现教学和科研一岗双责。李志民主任说,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现代化的教学和科研设备和器材,还要有一流的大学教授,要能在国际会议上有声音,在国际期刊上有文章,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有地位,在国际奖项中有名次。正所谓,“现代大学要有大楼和大师”。

  学校党委中心组成员,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各院(系)党委书记、院长(主任)、分管学科建设副院长(副主任),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等参加专题学习。

 
预约看校
  • 姓 名:
  • 男孩女孩
  • 手机号码:
  • 微信号:
  • 学历:
  • 意向国家: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